我们吃中药,但中药不是中药-从"是药三分毒"谈起摘自潘德孚《反思中医药》"我们吃中药,但中药不是中药。"这是我在一次讲座上对台下听众讲的一句话。这句话一出口就引起了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向大家道歉:
"对不起!我说错了话。我不是在否定中医、西医或者传统文化,而是在强调: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才能真正认识疾病、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哪里?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又在哪里?为什么有人反对中西医结合?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不知易不可为太医"。意思是不知道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的人不能担当大任;而现代医学之父-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则说:
"如果拿望远镜观察天空的飞鸟,就会以为小鸟是从地面上飞起来的;而看不到天上的星辰日月和山川河流时...就会认为它们在空中飞"。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之大。《周易·系辞下传》:
"(易)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圣人之道以神法阴阳",这表明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知道用变化观看待世界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十一》也说: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说明中医不仅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即所谓内科学),而且也是一门研究自然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学科(即所谓外科学)。因此有人说中医就是中国的易经哲学思想加上西方的科学方法结合而成的产物一点也不为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至今仍然把中医药看成是一种纯粹的医药学或技术手段而不是文化或哲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和应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千金方》等经典著作都是古代先哲们通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和文化财富。《道德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四十二章经》,以及儒家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管子文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这些中国古代圣贤的思想精华都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方法和养生保健知识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等等内容。可惜的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历代统治者所垄断并束之高阁以致于今天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存在价值何在更谈不上去继承